COP15闭幕式 环保社会组织联合发声

首页标题    农业生物多样性    COP15闭幕式 环保社会组织联合发声

10月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闭幕。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代表COP15 NGO平行论坛牵头承办单位向大会报告论坛达成的共识和对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行动框架的建议。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在闭幕式上发言

 

2021年9月27-28日,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生态环境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6家中国和国际NGO联合承办的COP15 NGO平行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全球5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249家机构的400多名代表在线上线下共同参会,论坛形成并发布了《非国家主体自主承诺倡议》等3个倡议,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和建议。

COP15 NGO平行论坛达成以下共识:非政府组织、企业、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妇女、青年人等非国家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是此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更是不可缺少的利益攸关方。但其要继续在未来10年发挥重要和独特作用,需要得到联合国各机构、CBD秘书处和各国政府持续多样的大力支持。

为了促进达成一个兼具雄心与平衡、目标明确且务实、可执行可考核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行动框架,NGO平行论坛对框架形成提出了如下9条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非国家主体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机制和作用,推动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多元治理的新路径。

二、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推动国家主体和非国家主体形成合力。呼吁并鼓励国家主体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激励机制,引导公益资金、影响力投资向生物多样性领域倾斜。

三、支持和推动各国用法律和制度保障原住民、地方社区等群体的利益,鼓励其发声并与之建立合作,并为该群体提供相应的能力培训。

四、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重新纳入《框架》开展顶层设计,增强生物多样性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协同作用;同时关注非明星物种和生态系统。

五、进一步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提倡以科学为先的整体规划,全面提升海洋保护的有效性。

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企业(包括金融业)的发展决策和实践中,鼓励运用绿色金融与ESG体系,做好投资前和运营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和保护工作。

七、强调非国家主体宣传动员、全球伙伴关系搭建方面的作用,为知识传播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品牌支持以及相应的能力培训。

八、鼓励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参与,开发保护的技术工具,协助开展物种监测和社区保护行动,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

九、CBD秘书处和中国NGO继续紧密协作,支持将“非国家主体自主承诺”行动延伸并纳入到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支持《生物多样性全球100+》案例的编撰出版和传播,将非国家主体成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和实践向全球介绍推广。

徐光表示,参加NGO平行论坛的10家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和企业还承诺在未来10年投入25.5亿元人民币支持国内国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帮助国内国际地方政府和社区保护1000万公顷的社会公益保护地。这是中国民间社会响应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领导人峰会上的号召和中国政府率先资金承诺、支持COP15的首批承诺和表态,后续还将继续加强协调动员,努力推动中国和国际民间组织为国家自主贡献行动、为全球2020后生物多样性行动框架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https://mp.weixin.qq.com/s/caAomyNEZztOwdSt6GD-_g

请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