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家主体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昆蒙框架》知识盛宴,“全社会参与”成焦点

首页标题    农业生物多样性    非国家主体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昆蒙框架》知识盛宴,“全社会参与”成焦点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是如何形成的?
4个长期目标和23个行动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当前国际谈判中的博弈焦点是哪些?
中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如何履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3年11月22日至23日,适逢《昆蒙框架》通过一周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知识高阶培训在北京渔阳饭店举办。直接参与《昆蒙框架》谈判的代表和业内专家齐聚一堂,为来自社会各界的学员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图片来源:GEI
 

本次次培训为《昆蒙框架》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牵头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主办,旨在促进《昆蒙框架》共学共享,帮助中国环境社会组织和其他非国家主体科学化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关注女性与青年群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领导力提升,助力中国全社会共同实现《昆蒙框架》目标。

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云南云山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环境组织,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代表,共计70余人参与了本次培训。

本次活动由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主任彭奎博士和中国环科院高级工程师刘文慧主持。

彭奎博士(左)和刘文慧高级工程师(右)主持了本次会议

图片来源:GEI

 

首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表分别进行了开幕致辞。

马超德先生首先强调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重性和和治理的紧迫性,并肯定了《昆蒙框架》达成的重要性与知识培训开展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了女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他期待培训成果能与国际形势发展、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趋势、所在行业趋势和区域协同等方面结合,呼吁加强在生物多样性资金融资、科技推广、宣传和能力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图片来源:GEI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表在致辞中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已对企业、消费者、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等不同利益相关方,构成了巨大威胁。自COP14以来,环境社会组织持续参与《昆蒙框架》制定,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了愈加重要的作用。“全社会参与”是生物多样性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社会组织在CBD COP15两个阶段的会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培训,秘书处希望未来可以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环境组织的声音与承诺,同时期待与中国社会组织有更多的合作,推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昆蒙框架》的实施。
 
 

《昆蒙框架》概览与目标详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徐靖全面阐述了《昆蒙框架》的架构及其内容,对4个长期目标和23个行动目标逐一进行了阐释。针对框架执行监测指标,他表示,目前多数指标还缺乏明确的方法论,如何进一步开发监测指标和确保《昆蒙框架》有效执行,将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徐靖博士就《昆蒙框架》进行整体介绍

图片来源:GEI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高级项目主管关婧回顾了COP15《昆蒙框架》的整体磋商进程,着重介绍了从COP10“爱知目标”的提出到最终框架目标的形成历程,分享了目标合并拆分、顺序调整、谈判过程中涉及的文本推敲等诸多细节。最后,她强调了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和国家报告两大工具在落实框架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她认为开展更多不同利益相关方和不同层面间的对话,对成功实施目标同样十分重要。

关婧介绍《昆蒙框架》目标的形成过程

图片来源:GEI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高级工程师、政策研究部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刘蕾,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性别平等议题的主流化历程。值得注意的是,《昆蒙框架》将“性别平等”列为一个独立的行动目标,全球环境基金(GEF)发布《性别主流化政策》和《性别平等政策》,我国在更新的NBSAP中也将性别议题纳入考虑。她认为,本次培训强调女性参与并培养女性领导力,是生物多样性性别议题的重要体现。

刘蕾讲解“执行工作和主流化的工具和解决方案”的性别目标

图片来源:GEI

 

北京大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教授梳理了《昆蒙框架》“30×30目标”的提出背景和国家与之相对应的经验,并重点介绍了该目标的实现途径之一——OECM(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的概念、类型与识别等。她指出,OECM作为自下而上的保护方法,其保护成果能否有效包含于30%国家目标和纳入履约报告,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更完善的认证机制支持。

吕植教授讲解“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相关目标

图片来源:GEI

 

中国环科院高级工程师刘文慧首先讲解了《昆蒙框架》资源调动的相关目标,回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资金缺口和各方在资金来源上的分歧。此外,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未来资金机制的可能安排,包括建立独立资金机制的挑战和长期运营框架基金的可能性。她指出,《公约》需要更具约束力的报告审评制度,以确保承诺的数值目标得以实现。

刘文慧讲解“执行工作和主流化的工具和解决方案”资源调动相关目标

图片来源:GEI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高级工程师刘纪新强调,工商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依赖并存,他认为企业不应仅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待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应看到其中诸如品牌声誉财务影响方面的机遇。此外,他还阐述了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方面的挑战和努力,以及社会组织在推动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刘纪新讲解“执行工作和主流化的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工商业参与相关目标

图片来源:GEI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赵富伟介绍了遗传资源的定义,及其在《公约》中相关的三个主要制度,回顾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议题的提出背景、磋商历程、COP15相关磋商成果等,指出DSI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博弈焦点之一。此外,结合九龙山、蓝冠噪鹛的保护等具体案例,他强调了IPLC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中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8(j)工作组对加强IPLC在全球环境议程中作用的贡献,展示了国际社会对于IPLC权利认识的提升。

赵富伟讲解“通过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满足人类需求”的DSI及IPLC目标

图片来源:GEI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胡飞龙结合《昆蒙框架》背景,重点讲解了中国NBSAP的更新和地方执行进展。他表示,中国修订版NBSAP或于今年年底发布。胡飞龙对修订版的核心章节内容、修订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介绍。他重点提及了浙江、海南两省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LBSAP)的评估或修订工作,并认为现在是生物多样性领域发展最好的时期。目前,中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133”体系,即从国际层面《昆蒙框架》到国家层面NBSAP、两办“意见”、重大工程规划,推动地方制定地方实施意见、地方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LBSAP)、重大工程规划。

胡飞龙讲解中国对标《昆蒙框架》的NBSAP更新重要内容

图片来源:GEI

 

结合《昆蒙框架》和我国NBSAP更新,GEI高级项目官员王倩博士聚焦非国家主体如何采取有效的行动通过参与“自然与人行动议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主承诺和实践。通过数据分析,她展示了全球自主承诺的地域分布与进展情况,突出欧洲、亚太和非洲的高参与度以及非国家主体逐年提高的贡献占比。此外,她详细阐释了非国家主体如何提交和监测自主承诺,鼓励更多的中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计划和承诺,贡献国家行动。

王倩博士讲解“自然与人行动议程”的中国实践进展

图片来源:GEI

 
 

圆桌讨论: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3日下午,民间组织代表、国际机构代表和学术机构代表,与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刘宁、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刘燕、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表、谈判专家学者代表等,展开多利益相关方圆桌对话。

片来源:GEI

代表们围绕OECM标准制定NBSAP更新与国际目标对齐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社会行动与政策支持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刘宁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与行动落实等方面的活跃参与,强调了多利益相关方合作在推动昆蒙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刘燕女士就社会如何参与国家行动给出建议;公约秘书处代表对本次培训和对话质量高度赞赏,表示会将培训中的相关讨论与关切反馈到秘书处,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对话与互动,在《昆蒙框架》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动和发挥非国家主体的力量。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刘宁参与对话

图片来源:GEI

 

本次系列培训和会议得到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指导,受到“UNDP GEF SGP小额赠款项目”和“GEF改善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项目”资助。特别感谢联合国环境发展署(UNDP)、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和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等机构和专家,对本系列活动的大力支持。

图片来源:GEI

 

图片来源自GEI


 

文章来源: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