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西湖独特的湿地文化

首页标题    环境资讯    洱源西湖独特的湿地文化

时间:2017-01-15 14:07来源:6维度转载 作者:佚名



img1

洱源西湖独特的湿地文化

云南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苍山十九峰之一的云弄峰北麓,洱源县右所镇境内。于2009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201512月份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正式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354.07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52.7公顷,是一断陷湖泊,湖面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湖岸线全长13公里。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森林、灌丛、农田、湖滨、岛屿、村庄的自然与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为主体,以烟渔村、岛屿水乡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地热温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特色,以泥炭沼泽、高原天然湖泊景观及珍惜物种紫水鸡为保护重点,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集净化水质、供水行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典型高原湿地。

img2

区位重要性

洱源西湖是高原明珠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提供了洱海13%的地表来水,属澜沧江水系。西湖与东湖隔弥河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水网形状及其所发挥的净化功能,恰似洱海的双肾。西湖不仅是洱海的重要水源补充,还有重要的水质净化功能,在洱海保护治理和澜沧江水生态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洱源西湖也是云南省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理旅游特色的标志性景区,是洱源县地热、水乡、古镇三大支撑性旅游资源的骨架,地处大理丽江旅游热线中心位置,与大理苍山洱海、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形成旅游资源互补,地理区位尤为重要。

img3

自然景观优美独特

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六村(张家登、清水塘、东登、中登、南登、海塘)七岛(张家登岛、清水塘岛、东登岛、中登岛、南登岛、海塘半岛、清水沟半岛),构成湖中有村、村内有湖的天然村湖画景。湖中一岛村落,白族民居以岛为界,临水而建,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环抱在绿水青山之间,掩映在林木葱茏之中;岛内居民以水为道,以舟为车,亦渔亦农,在芦花飞舞、百鸟翱翔、烟雨朦胧的湖面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派水乡迷人风光。荡舟湖面,穿梭于小桥柳堤之间,往返于渔家村落之畔,恍若置身于江南。《徐霞客游记》写道: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空然画,悠悠然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西湖是令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

img4

仲夏时节,白色的海菜花、黄色的荇菜花点缀湖面,金秋时节,一片片穗状的芦苇或散布湖岸或挺立湖中,碧水蓝天,与芦苇沼泽掩映下的白族民居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芦苇荡中,时隐时现的紫水鸡颜色鲜艳、体态优雅,是洱源西湖湿地极具观赏价值的活的生灵;鸟鸣鸡啼,湖水荡漾,体现了西湖充满了生机,湖光山色,烟渔村,水乡人家的绿垂沿岸柳,清风几村烟,山翠涵前埔,渔歌出晚船的自然景观。

西湖白族文化
      西湖中的六个村共有四千多人口,均为白族,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地。这里沿袭着历史悠久的白族文化,本主崇拜、民族服饰、饮食、语言等一直保持着西湖独有文化魅力。
本主文化:在唐王朝的南诏时期,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蒙舍诏为吞并其他的五诏,并企图强占美貌娴淑的邓赕诏王妃白洁夫人,于是借六诏祭主邀邓赕诏主等五诏主在巍山松明楼赴宴,谋害了邓赕诏王,闻噩耗后,白洁夫人带兵骑马,点着火把,星夜直抵大理松明楼,用双手挖掘丈夫遗体,十指鲜血淋漓,终于将戴有铁的丈夫遗体找到,但蒙舍诏王还是紧逼不放,令其一月内与他成亲,白洁夫人将计就计,说夫亡未葬,岂敢轻嫁,随后将丈夫遗体运回邓赕诏盛葬。誓死忠贞不渝的白洁夫人,拒不从命,导致邓赕诏被围攻,终因弹尽粮绝,白洁夫人于农历七月初一跳入西湖随夫而去,顿时湖水清澈透亮,碧澄似镜,形成了湖中特产丰富的奇特景象。西湖人民为纪念白洁夫人的忠贞节操,将白洁夫人敬为自已的本主,并在西湖边修庙祭祀。

img5

饮食文化:在西湖有着白族最为广泛的饮食文化,以大米为主食,蔬菜种类丰富,有自制的腌肉、咸菜、蜜饯等制品;西湖畜牧业主要以养殖奶牛为主,制作乳扇历史久远,乳扇作为主要食物,也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饮食中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是水煮西湖鱼,味道酸辣,其酸味是用本地梅子和木瓜调制,与西湖野生鲫鱼相融合,味美生津。此外,西湖醉虾、乳扇米酒羹等也是西湖特有美食。

img6

白族文化与自然相融合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在西湖都隆重举行当地白族特色的水上火把节,妇女们染上红色的指甲油,以表示对白洁夫人的纪念与崇敬。白天,老妇人们穿着民族服饰,坐着渔船,开始祭海仪式;傍晚,村民们聚集在西湖边,围着主火把,唱着充满白族韵味的歌谣,跳着极具白族风情的舞蹈,唢呐声声,展现白族文化独特魅力;到主火把燃尽,则开始西湖独有的水上火把节,人们举着松木制成的火把,歌唱着纪念白洁夫人的白族调,撑着渔船缓缓航向西湖深处,湖面上星火交映,芦苇丛中鸟声啼,一片人与自然和谐之景映入眼帘。到农历七月初一,邓川坝的居民于这一天前往本主庙祭拜诵经,并到西湖边祭海,划船到西湖内高歌白洁夫人的美德,播撒谷物,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西湖当地,白族民间风俗、口头文学等大多与湖泊、溪流、泉水相关,一些村庄至今保留着祭水疏沟、祈愿丰收的习俗,白族调中关于朴素湿地生态保护的内容还有很多流传,形成白族多彩的湿地文化和独有的特色民俗。
 
泥炭资源
     泥炭是各种植物残体在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气温较低的条件下长期积聚堆积的产物,是进化程度最低的煤,其孔隙较大,能够储存约自身十倍的水量,又称之为天然蓄水库。西湖是喜山运动形成的高原断陷湖泊,有着丰富的泥炭资源。西湖泥炭埋藏于水下约2米处,平均厚度4米,最深超过15米,储量达390万吨,是目前在滇西湖泊中发现的极具研究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类型。泥炭在西湖当地被称为草煤,长期以来西湖居民将其作为生活主要燃料和农田土壤肥料而大量的采挖,泥炭资源与西湖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意识的提高,逐渐了解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生态价值,为了保护好西湖泥炭资源,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固定二氧化碳、调节区域气候等功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禁止采挖泥炭。
 
稀有物种
      西湖是许多越冬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越冬地,也是世界最美水鸟紫水鸡在我国的最大种群分布地。紫水鸡为秧鸡科紫水鸡属鸟类,在我国数量极为稀少,性格温顺而胆小,不擅飞行,很少游泳,多在清晨和黄昏成对或成家族活动,喜欢栖息于芦苇沼泽和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地带,常在水面漂浮植物上觅食。2009年,紫水鸡首次在西湖发现,数量有180多只,经过几年来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保护,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为其营造了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目前西湖紫水鸡数量已经增加到2000多只,紫水鸡也成为了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张名片。

作者:李盛乾  洱源县湿地保护管理局

文章来源:湿地


(责任编辑: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