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碳达峰与碳中和”专刊
我国于2020年9月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贡献者之一,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达全国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左右。但同时,农业生产系统也是固碳端,农业土壤固碳潜力巨大。农业生态系统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农业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变化方向及调控措施,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对策及机理等的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碳达峰及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包括20篇文章,从农业低碳及碳减排的发展方略及路径、政策制度,我国食物系统能源碳排放特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不同省域的碳排放特征,稻田碳排放特征及减排技术体系、北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减排路径和模式,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及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碳中和碳达峰的相关研究进展。
(长按二维码可浏览摘要、HTML全文和下载PDF全文)
基于控制论的农业低碳发展方略
骆世明
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
林斌, 徐孟, 汪笑溪
双碳战略目标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制度构建
王学婷, 张俊飚
“双碳”战略背景下农业与农村减排技术路径分析
谢立勇, 杨育蓉, 赵洪亮, 郭李萍, 靳泽群, 杨扬, 何雨桐
中国农业食物系统能源碳排放趋势分析
张向阳, 张玉梅, 冯晓龙, 樊胜根, 陈志钢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研究
尚杰, 吉雪强, 石锐, 朱美荣
县域尺度下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周一凡, 李彬, 张润清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达峰分析
刘杨, 刘鸿斌
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特征与减排途径
唐志伟, 张俊, 邓艾兴, 张卫建
稻田土壤固碳关键过程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及其碳中和对策
祝贞科, 肖谋良, 魏亮, 王双, 丁济娜, 陈剑平, 葛体达
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固碳减排关键影响因素及技术体系
刘天奇, 胡权义, 汤计超, 李成芳, 江洋, 刘娟, 曹凑贵
稻渔系统碳固持与甲烷排放特征
戴然欣, 赵璐峰, 唐建军, 章涛杰, 郭梁, 罗崎月, 胡中元, 胡亮亮, 陈欣
不同土地经营模式的稻鱼共生系统环境影响评价
崔文超, 焦雯珺, 闵庆文
北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路径及模式
蔡育蓉, 王立刚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碳中和潜力及固碳措施
王玉英, 胡春胜, 董文旭, 张玉铭, 李晓欣, 刘秀萍
基于保护性农业的土壤固碳过程研究进展
徐英德
不同轮耕模式对豫北农田土壤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朱长伟, 陈琛, 牛润芝, 李洋, 姜桂英, 杨锦, 申凤敏, 刘芳, 刘世亮
轮耕对豫北潮土速效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结构特性的影响
朱宣霖, 朱长伟, 陈琛, 李洋, 牛润芝, 姜桂英, 杨锦, 申凤敏, 刘芳, 刘世亮
红壤铁氧化物对有机碳的固定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万丹, 王伯仁, 张璐, 张婷, 陈玖斌, 余光辉, 韩亚峰, 黄巧云
秸秆成型燃料集中供暖工程温室气体减排效应
冯新新, 左涛, 孙宁, 谢杰, 高春雨, 毕于运, 王亚静
文章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