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首页标题    生态农业    食品安全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来源:6维度转载 作者:王笛


摘要:今年44岁的虞宏涛是北京市的一名公务员,但却对当“农夫”情有独钟。由于在“小毛驴市民农园”包了一块30平米的土地,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驱车40公里,去农园照料瓜果蔬菜,感受把酒问农桑,忘忧天地间的快乐。

    今年44岁的虞宏涛是北京市的一名公务员,但却对当“农夫”情有独钟。由于在“小毛驴市民农园”包了一块30平米的土地,几乎每个周末他都要驱车40公里,去农园照料瓜果蔬菜,感受把酒问农桑,忘忧天地间的快乐。

  这是中国城里人近几年“农夫情结”的一个缩影,专家认为,像“小毛驴”采用“社区支持农业”运作模式的农场,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欢迎。拒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城乡接合地区,这样的农场有两千多家,在北京、上海、江苏南部及成都等较为发达地区,更为风靡。

  据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副总经理黄志友介绍,农场提供蔬菜配送和租地两种服务。2009年刚开始运营时,农场仅有37户预订了配菜服务,租地达17户,而在2011年,配菜已达460户,租地已有260户,“需求十分旺盛,可惜土地资源的瓶颈突破不了。”

  “社区支持农业”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

  “这种模式的概念起源于瑞士,风行于日本和欧美,属于精品农业,集安全生产、休闲与观赏功能于一身。”南京农业大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余德贵说,这类模式的核心在于消费者参与,在日本,这样的“社区支持农业”契约有15万份。

  余德贵说,“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盛行不是偶然的,物流成本过高、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以及网上虚拟农场的热捧,都构成了该模式盛行的原因。

  据了解,北京小毛驴农场采用计划性生产模式,消费者先交菜金,农场按照客户需求的菜品种植,定价也是固定的,农场可以赚取10%的利润。农场蔬菜全部是有机生产,不用农药,采取人工捉虫、配营养液杀虫。此外,农场还采取多样性种植,如农场喂猪和鸡,一方面提供农家肥,一方面确保生态稳定。

  除了经济意义,“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也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一直从事日语翻译工作的廖芬芳也是农场常客,两年来,他们全家几乎每周都会去农场耕种。“夕阳西下时,看着儿子还在捉虫子、摆弄花草,老公坐在锄头上抽烟,心里特别开心,感觉全家人好像回到了男耕女织的年代。”

  谈起农耕的魅力,廖芬芳提起一个词。“在翻译日语时,我看到‘身土不二’这个词。后来辗转才知道,原来这句话是来自汉传佛教。正如这个词表达的那样,耕种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和自然不可分离。”

  长期关注“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发展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新雨认为,“社区支持农业”可以实现城乡在某种程度上的互哺,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和消费者的市民可以建立信任,进而使民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在某种程度得以缓解,城里人也可以体会农民的心境。

  “参与农耕教会了我尊重自然、尊重规律、节制欲望、与人为善”,虞宏涛说,“小农场带来的更大收获是明白了农民的担忧、需求和艰辛。”

资料来源:人民网  2012年01月21日

(责任编辑:孙菁)